back_img
好工具
>
中华本草
>
棘胸蛙
棘胸蛙

棘胸蛙

【出处】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
【拼音名】JíXiōnɡWā

【英文名】toad

【别名】山鸡;山蛙;石板蛙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蛙科动物棘胸蛙除去内脏的全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aspinosaDavid.

采收和储藏:捕捉棘胸蛙可于夜晚用于灯光照明捕捉,越冬期内可挖洞捕捉,在水内时可用拉网牵捕。加工时洗净去内脏、剥皮,可鲜用;也可冷冻贮存或腌制。

【原形态】棘胸蛙,体长100-120mm,体粗壮;头宽而扁,吻棱不显,鼻孔在吻眼之间或略近眼,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或相等;鼓膜不显,仅隐约可见;犁骨齿斜置,左右不相遇。雄蛙前肢特别粗壮指趾端膨大成圆球形,指略扁平,指侧有厚缘膜;指长顺序3,1,4,2;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,内跖突细长,无外跖突。后肢肥硕,胫跗关节前达眼部,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稍重迭,跗褐明显,跨间全蹼,长1,5趾的游离缘有缘膜。皮肤粗糙,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疣,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,此外还有小圆疣满布在头、躯、四肢的背面及体侧,体侧的最为明显,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;颞褶极显着;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。雄蛙前肢极粗壮,第1指基部粗大,内侧3指均有黑刺;胸部布满分散的大刺疣,疣基部隆起,中央有显着的角质黑刺,咽部有时也有黑刺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习居于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内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【栽培】

生活习性,喜栖息于山间溪流或水塘的洞穴中并宜于岩边多灌木、草丛的安静环境。最适温度为12--26℃。棘胸蛙弹跳力强,可高达1m左右,傍晚出洞活动、觅食,活动范围在洞穴的20-25m关径之内,深夜即返回洞中对天气变化敏感,在闷热、干燥、气压较低的夜晚,或暴风雨来临之前,纷纷出洞。由低处向高处迁移,且伴有雄壮的叫声,人们可借此预报天气变化。有防冬眠习性,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,到来年惊蛰前后复苏。雄性个体较大,可达750g左右,雌性个体不,约590g,每年4-9月为繁殖季节,5-7月为盛期,属1年多次产卵类型,产卵数量随个体大小,水温及性腺发育状况而差异群体产卵大致分3批:第1批4月下旬;第2批为5月底至6月初;第3批为7月上旬至8月。

养殖技术,棘胸蛙的繁殖和饲养持与蛤士蟆基本相似。

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
【归经】入肺、胃、肾三经

【功能主治】滋补强壮。主小儿疳积;赢瘦;病后虚弱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煮食,100-120g。

【各家论述】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滋补强壮的功效。主治小儿痨瘦,疳积,病后虚弱等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棘胸蛙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
棘胸蛙资讯来源来源于网络,棘胸蛙在使用前请谨遵医嘱,以上中草药棘胸蛙内容仅作为参考!

back_img
功能直达
分享
反馈
热门应用
民俗文化
好工具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