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_img
好工具
>
中华本草
>
毒鱼藤
毒鱼藤

毒鱼藤《*辞典》

【出处】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【拼音名】DúYúTénɡ

【别名】白药根、雷公藤蹄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毛蕊鸡血藤的根、茎、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
【原形态】攀援灌木。茎有纵,纹和皮孔,嫩枝被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;小叶9~11,倒卵形、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5~16厘米,宽3~6.5厘米,先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楔形或钝,上面无毛,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有时为顶生的圆锥花序,长10~25厘米,被黄褐色柔毛;花长1.5厘米,花梗和萼片被黄褐色柔毛;花冠粉红色,旗瓣背面被金黄色茸毛,基部无胼胝状附属物,翼瓣基部两侧有短耳,与龙骨瓣背面各被长硬毛一束;雄蕊一束;雌蕊密被柔毛。荚果长椭圆形,长5~9厘米,近无毛。花期5~7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半荫蔽的疏林中或溪畔的灌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【性味】味苦,有大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杀虫止痒,逐湿痹。
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。

【注意】不可内服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游走性关节炎:(毒)鱼藤五钱,南天仙子(进口品种)适量。共研末,先将(毒)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,后入天仙子粉,即成糊状,敷于患处。

②治湿癞:(毒)鱼藤二两,白醋四两。上药煎水,每日洗一次,连洗二日。(性味以下出《岭南草药志》)
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毒鱼藤《中华本草》

【出处】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【拼音名】DúYúTénɡ

【英文名】RootorstemofHairypetalMillettia

【别名】白药根、雷公藤蹄。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中南鱼藤的茎、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rrisfordiiOliv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茎、叶,茎切片晒干;叶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中南鱼藤藤本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15-28cm;小叶5-7,革质,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4-12cm,宽2-5cm,先端短尾状或渐尖,基部圆形,两面无毛。圆锥花序腋生,序轴及花梗均被棕色短硬毛;小苞片,钻形,具毛;花萼浅杯状,萼齿5,三角形,极短,有棕色短柔毛;花冠白色,旗瓣有短爪,翼瓣一侧有耳,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,基部具尖耳;雄蕊10,单体;子房无柄,有黄色长柔毛。荚果长圆形,扁平,长4-9cm,宽约1.5cm,无毛,两侧有狭翅,种子1-4颗。花期8月,果期9-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或溪边灌丛中或疏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云南等地。

【性状】性状鉴别藤茎圆柱形,表面粗糙,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。完整叶为羽状复叶,小叶5-7片,小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4-12cm,宽2-5cm,先端短尾状而稍钝,基部楔圆形,全缘。黄绿色,两面均光滑,近革质。气微。

【性味】苦;平;有毒

【归经】脾经
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杀虫。主疮毒;皮炎;皮肤湿疹;跌打肿痛;关节疼痛
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或末敷。

【注意】不可内服。

【附方】①治游走性关节炎:(毒)鱼藤五钱,南天仙子(进口品种)适量。共研末,先将(毒)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,后入天仙子粉,即成蝴状,敷于患处。②治湿癞:(毒)鱼藤二两,白醋四两。上药煎水,每日洗一次,连洗二日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毒鱼藤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
毒鱼藤资讯来源来源于网络,毒鱼藤在使用前请谨遵医嘱,以上中草药毒鱼藤内容仅作为参考!

back_img
功能直达
分享
反馈
热门应用
民俗文化
好工具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