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_img
好工具
>
中华本草
>
油头草
油头草

油头草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【别名】大鱼眼草、无喙齿冠草

【来源】菊科油头草MyriactisnepalensisLess.,以全草入药。

【生境分布】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
【性味】微辛,凉。

【功能主治】消炎,止痛。主治痢疾,肠炎,慢性中耳炎,牙痛,关节肿痛。
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油头草《中华本草》

【拼音名】YóuTóuCǎo

【别名】山羊梅、大鱼眼草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圆舌粘冠草的根或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aceisnepalensisLess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晾干。

【原形态】圆舌粘冠草多年生草本,通常粗壮,高达1m。根茎短而横走。茎直立,全株无毛,分枝斜升。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较大,间或浅裂或深裂,两侧裂片1-2对,极少3对,叶柄长达10cm;中部茎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4-10cm,宽2.5-4.5cm,边缘有大锯齿或圆锯齿,下部沿叶柄下延成具翅的叶柄,柄基扩大贴茎;上部茎叶渐小,渐无柄,基部扩大贴茎或耳状抱茎;全部叶上面无毛,下面沿脉有极稀疏的短柔毛。头状花序球形或半球形,径1-1.5cm,单生茎顶或枝端,多数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;总苞片2-3层,几等长,外面被微柔毛;外围舌状雌花多层;舌片圆形,长宽相当,先端圆形或微凹;中央有少数两性管状花,檐部宽钟状,先端4齿裂。瘦果压扁,无喙,边缘脉关加厚,先端有粘质分泌物;无冠毛。花期4-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50-3400m的山坡山谷林缘、林下,灌丛中,或近水潮湿地或荒地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【性味】味微辛;性平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秀疹;止痛。主痢疾;肠炎;中耳炎;麻疹透发不畅;牙痛;关节肿痛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油头草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
油头草资讯来源来源于网络,油头草在使用前请谨遵医嘱,以上中草药油头草内容仅作为参考!
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民俗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