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_img
好工具
>
中华本草
>
花拐藤根
花拐藤根

花拐藤根《*辞典》

【出处】《泉州本草》

【拼音名】HuāGuǎiTénɡGēn

【来源】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。随时可乘,洗净,切段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

帘子藤,又名:花拐藤。

常绿攀援藤本。枝柔弱,平滑,圆柱形;幼枝微被短茸毛。叶对生,软纸质,近卵形或卵状长方形,长6.5~9厘米;宽3~4.5厘米,先端短渐尖,尖头稍钝,基部近心形,两面无毛,侧脉4~6对;叶柄长约1.5厘米。聚伞花序开展,顶生及腋生,下垂,长达15厘米,近光净;花梗长约1厘米;花粉红色,长约8毫米,花冠高脚盆状,筒膨阔,冠片短,卵圆形,粘合于柱头之上。蓇葖果柔弱,极细长,下垂略扭,长约30厘米。种子扁平,长约2厘米,种毛白色,仅基部淡褐色,约与种子等长。花期5~7月。果期11月以后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低山区或丘陵地灌木丛中或小树林中,分布广西、广东、云南,贵州、陕西等地。

【性味】味苦辛,性微温。
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、脾三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①活络行血,除湿去风。治跌打损伤,关节痛风,痈疽及妇女闭经。(性味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贫血。"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3~4两)。
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花拐藤根《中华本草》

【出处】出自《泉州本草》。

【拼音名】HuāGuǎiTénɡGēn

【别名】菜豆藤、产后补、能藤、蚂蝗藤、长打破碗、腰骨藤、火烧角、黄心泥藤、亚八藤、笔须藤、厚皮藤、钩婆藤、坭藤母、红杜仲藤、乳汁藤、多须根、麻子藤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tsialaxiflora(Bl.)O.Kuntze[Val-larislaxifloraBl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
【原形态】常绿木质攀援灌木,长达9m。全株具乳汁;枝条柔弱;平滑,小枝被微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4cm;叶片薄纸质,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6-12cm,宽3-7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两面无毛;侧脉每边4-6条,斜曲上升,至叶缘前网结。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,长8-25cm,花多数;花萼短,裂片宽卵形,外面被短柔毛,内面具腺体;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,裂片5,向右覆盖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,花丝被长柔毛,花药箭头状,基部具耳;子房被长柔毛,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花柱中部加厚,柱头圆锥状;花盘环状5裂。蓇葖双生,线状长圆形,细而长,下垂,长达40cm,绿色,无毛,外果皮薄。种子线状长圆形,长1.5-2cm,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600m的山地疏林中,或湿润的密林山谷中,攀援树上或山坡路旁、水沟边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【性味】苦;辛;性微温

【归经】肝;肾经
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妇女闭经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90-120g;或浸酒。

【各家论述】

1.《泉州本草》:活络行血,除湿去风。治跌打损伤,关节痛风,痈疽及妇女闭经。

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贫血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花拐藤根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
花拐藤根资讯来源来源于网络,花拐藤根在使用前请谨遵医嘱,以上中草药花拐藤根内容仅作为参考!

back_img
功能直达
分享
反馈
热门应用
民俗文化
好工具推荐